不过,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、军旅、民间的一项活动。唐段安节《乐府杂寻》中说:"戏有五方狮子,高丈余,各衣五色,每一狮子,有十二人,戴红抹额,衣画衣,执红拂子,谓之狮子郎,舞太平乐曲。"诗人白居易《西凉伎》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:"西凉伎,西凉伎,假面胡人假狮子。刻木为头丝作尾,金镀眼睛银帖齿。奋迅毛衣摆双耳,如从流沙来万里。"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。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,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。
1.古亭,以木料穿榫为架,好似花轿状,外以宣纸糊裱,贴上各色各样剪纸或彩绘山水人物,花鸟虫鱼、吉禽祥兽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画卷,主要展示民间绘画美术工艺。
2.宫灯。以竹蔑为架,内置电灯,外裹红绸布,底下坠有流苏。
3.旌旗。有两面上绣“花桥龙灯”4个大家的大旗,红底黄字,列号角之后。
4.火燎。用细铅丝扎成漏斗状的铁丝网,连接着木棒长柄。用小块干柴,放入铁丝网中燃烧以照明。由两人各执一把火燎,走在龙头前,晃动火燎照亮道路。这是原始的照明工具,迎龙时一直沿用,以证迎龙的历史久远。
5.棒头。用生铁铸成球状,中空可储,顶端用木楔塞紧,下端有小孔,插入导火线引火。此圆球牢牢固定在木棒上,故名棒头。迎龙仪仗将出动时,先是三声棒头,声音响,威力大。棒头响后,锣钹齐奏,号角长鸣,一声呐喊,龙头昂起,仪仗出发。

遵义开业庆典 新狮初舞_舞龙舞狮表演,舞龙舞狮表演,舞龙表演,舞龙表演,庆典舞狮